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诈骗分子利用现代通 信网络技术实施远程精准诈骗,手段不断变化,让人防不胜防。 特别是青年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社会阅历不足, 考虑问题相对单纯,对诈骗手法辨别意识不强,疏于防范,很容 易成为诈骗分子诈骗的对象。同时,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勤 工俭学”等名义,诱导学生参与租售“两卡”(电话卡和银行卡)、 非法引流等帮助诈骗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成为电诈“工具人”, 应引起广大学生特别是新入校学生的高度警惕。
以下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常见的十种网络诈骗手段及常见的 电诈“工具人”行为汇总,旨在提高广大学生的防范能力,提升遵 纪守法意识,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生 活环境。
一、刷单返利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布兼职广告, 打着“足不出户、高额佣金”的旗号,或是以色情内容、免费礼物 为诱饵拉人建群。等受害者入群后,会让他们完成刷单、关注点 赞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获取受害者信任。随后他们会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由引诱受害者加大资金投入,或以“任务未 完成、操作异常”等借口拒不返还资金,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2023 年 3 月,大学生曹某被人拉入一微信群, 发现群内有人发红包就抢了几个红包。随后,群里有人发链接诱 导其下载 APP,声称进入高级群可获取更大收益。加入所谓高级 群后,曹某发现群内成员都在发收款到账截图,便在群管理员诱 导下开始刷单。曹某连续做完多单任务领取佣金后,全部提现至 银行卡中,正当其想继续做任务赚钱时,群管理员称其将做的任 务是组合单,必须完成 4 单才能提现。曹某按照要求陆续加大投 入后,群管理员以“操作失误”“账号被冻结”等为借口,诱骗其向 指定账户累计转账 42 万元。因返现迟迟不到账,曹某遂发现被 骗。
【警方提醒】“刷单、刷信誉”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并非正当 兼职。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所有刷单(或披着做任务的“外衣”, 实则还是刷单、刷信誉行为)都是诈骗!
二、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短 视频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 元购物等虚假 广告,以及提供代写论文、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广告。 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便诱导其通过微信、QQ 或其 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再以缴纳 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汇款,最 后将其拉黑。
【典型案例】学生林某被陌生网友拉入 QQ 群,诈骗分子称 参加拼单购物能获得特大优惠,拼单不成功会退款。随后,林某 拼单没有成功,诈骗分子就让林某下载了一款软件进行退款,并 以林某的支付宝曾被冻结有风险为由,让林某从其母亲账号转钱 到指定账户,并告知林某指定账户收到款后会全额退款。林某信 以为真,导致被骗数万元。
【警方提醒】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交易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商 家真实信息,多方面综合评估,交易时要有第三方做担保。一定 要选择正规的购物、服务平台,对异常低价的商品提高警惕,不 要相信所谓的论文代写、私家侦探、提供定位等服务信息。
三、网络游戏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 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 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 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 诱骗受害人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 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学生王某拥有某游戏的账号,有诈骗分子添加其 QQ 询问是否愿意卖出该游戏账号,诈骗分子的报价超出王某 的预期,王某当即表示同意。于是,诈骗分子通过 QQ 发给王某 一陌生网址,要求其在该网站平台进行交易。随后诈骗分子以王 某操作失误导致账号被冻结为由,要求王某向私人账户转账以解 冻资金。王某信以为真,被诈骗 2000 元。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会以低价充值、高价回收、免费福利 等引诱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进行诈骗。买卖游戏账号、道具请通 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
四、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后, 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 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 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 下载 APP 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典型案例】学生杜某接到自称某网店客服的电话,称杜某 前几日购买的物品有质量问题,现需向杜某进行退款理赔。杜某 信以为真,在诈骗分子诱导下下载了一款 APP,通过该 APP 打 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随后,杜某收到银行 卡被转款 2 万元的短信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接到自称是电商、物流客服电话时,务必到官 方平台核实。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切勿点击陌生人提供的网址链接,切勿随意填写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 码,更不要按照对方指示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五、冒充熟人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熟人的照片、姓名包装社 交账号,通过添加受害人为好友或将其拉入微信聊天群等方式, 对其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老师、亲友等语气发出指令,从 而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接电话为由,谎称已 先将某款项转至受害人账户,要求其代为向他人转账。为蒙骗受 害人,诈骗分子还会发送伪造的转账成功截图,但实际上其未进 行任何转账操作。随后,诈骗分子以时间紧迫等借口不断催促受 害人尽快向指定账户转账,从而骗取钱财。
【典型案例】学生小李收到微博私信,对方和小李朋友用了 完全一样的头像和风格相仿的昵称,小李以为是朋友的小号没再 多问。对方称在亚马逊平台买了个包,但现在手机坏了没法结清 尾款,若不及时支付则会取消订单,想让小李帮忙先垫付,同时 对方发来支付宝转账截图称已经先给同学转账了,但因为银行问 题到账会有延迟。随后小李通过对方提供的网页链接联系到平台 的客服,客服称订单付款即将到期,要小李立刻转账。小李付款 后给朋友打电话谈论这件事时发现被骗,损失 6000 元。
【警方提醒】如遇到自称朋友添加好友或被拉入陌生群聊时, 一定要多方确认对方身份!凡是接到自称熟人要求转账的信息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在核实确认之前切勿转账!
六、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工作人 员,通过电话、微信、QQ 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 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恐 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 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为阻断受害人 与外界联系,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其到宾馆等封闭空间配合工作, 诱骗其将所有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大三学生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的电 话,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称他涉嫌参与 一起重大洗钱案件,要求他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到“安全账户”进行 调查,否则将对他采取强制措施。小王被吓得不知所措,在对方 的诱导下,分几次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 2 万余元转到了指 定账户,事后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如遇自称公检法人员主动联系,应及时与当地 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通过微信、QQ 等 形式发送逮捕证等文书,没有“安全账户”,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 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七、机票“退改签”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假冒航空公司客服,发送退改签通知,引导受害者加 QQ 等即时聊天工具,私下通联,并通过诈骗链接 让受害者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非法获取受害者 信息后,盗刷银行卡。
【典型案例】大学生孙某购买机票计划返校,随后收到一条 短信称其预订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可按信息内提供的方式联系 客服办理退改签并补偿 300 元。孙某联系所谓客服后,按对方要 求加了 QQ 好友。“客服”发送诈骗链接让孙某填写银行卡信息及 验证码用于退款,孙某操作后,卡内 2800 元被盗转,再联系时 已被拉黑。
【警方提醒】核实真伪第一时间通过所属航空公司官方购票 程序或电话、网站进行确认。警惕链接不点击任何非官方链接, 尤其是下载即时聊天软件、会议类软件的链接。拒绝透露提及个 人隐私、银行卡信息的要提高警惕,切勿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谨防透露个人信息。
八、网络交友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通过在交友网站上打造优秀人设,与 受害人建立联系,用照片和预先设计好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 任,长期经营与其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 项目资金周转困难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其财力情况 不断变换理由提出转账要求,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某大学生小傅,1 月中旬在网上结交了一名游戏主播,陪聊陪玩之后,双方很快发展成恋人关系,之后主播提 出的任何要求小傅都尽量满足,从 1 月中旬起至 2 月底,小傅总 共向主播刷礼物转账了 30 多万元。可令小傅万万没想到的是, 自己那娇俏可人的“女神”,身份、照片居然都是假的。
【警方提醒】网络交友需谨慎,虚拟世界难辨真。在涉及钱 财问题时,不要轻信征婚交友对象的任何借口、说辞!
九、网络贷款类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 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前往咨询。 甚至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 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 APP 或登 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 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还常以“刷流水验资”为由,诱骗受害 人将其银行卡寄出,用于转移涉案资金。
【典型案例】樊某接到自称某金融客服来电,询问是否有贷 款需求,樊某正好需要资金周转,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好友, 并根据对方发送的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XX 金融”的 APP,在 APP 上申请贷款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 为由要求其转账。樊某向对方转账 13.7 万元后,对方仍称贷款 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随后便失去联系。樊某发现下载的贷款 APP 也已无法登陆,才觉察被骗。
【警方提醒】如有贷款需求,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正规 机构在放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不要轻信网络贷款广告,凡是 要求在放款前先交会员费、保证金等费用或要求转账刷流水的都 是诈骗!
十、助学金、奖学金诈骗
【手段解析】诈骗分子冒充学校、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发 放助学金”“学费减免”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或支 付“手续费”“激活费”,最后制造紧迫感,谎称“名额有限”“逾期作 废”,利用受害人紧张心理,逼迫其快速操作。
【典型案例】张同学是一名大二学生,平时学习刻苦,成绩 优异。某日他收到一封自称来自“学校教务处”的电子邮件,邮件 中称因其上学期表现突出,将获得一笔 3000 元的奖学金。邮件 附有一个链接,要求张同学点击后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以便 发放奖学金。张同学信以为真,立即点击链接,并按要求填写了 相关信息。不久后,他收到了一条来自“银行”的短信,提示其账 户已入账 3000 元,但需先支付 100 元的手续费才能解锁使用。 张同学没多想,便按照短信提示向指定账户转账了 100 元。然而, 当他再次查看银行账户时,却发现那笔所谓的奖学金并未到账, 反而自己卡内余额被转走了 3000 元,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遇到涉及“奖金发放”“退费补贴”等信息,务必 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核实,如工作单位、社区服务窗口、学校老师等,而不是轻信群消息。不点击、不转账、不透露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