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下载“知即墨”APP

来源:即墨融媒  日期:2024-09-29 20:25:22
字号+
字号-

即墨融媒9月29日讯 )(即墨融媒记者 徐立智 袁培竣 解菲) 健康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即墨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全民共享,谱写了一曲“健康即墨”的赞歌。

褚存超是区第三人民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从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区第三人民医院已经工作26年了,他不仅亲身见证了医院由“一张蓝图”变为“一片热土”,还深刻体验到了医疗服务的变化。

区第三人民医院党总支副书记 副院长 褚存超:以前没有医保报销,全靠老百姓自己负担,现在的医保的报销比例非常的大,职工一年可以享受到六七千块钱的报销额度,报销的比例在门诊的可能达到80%,大大解决了病人就医费用的问题。

区第三人民医原来是城关医院,医院以前不仅环境比较破旧,设备也比较简陋,只有一台X光机,连CT都没有。2015年,经过区委、区政府多次充分论证,决定将医院整体搬迁到西部,成立集医疗与康养结合的医疗综合体,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水平,与区人民医院形成紧密型医共体,合力打造即墨城区西部医疗中心,有效解决城区西部学校集中,人口密集,医疗、养老等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区第三人民医院党总支副书记 副院长 褚存超:现在新的院区环境非常的好,无障碍就医,电梯很方便,而且我们的设备都已经全部都更新换代,核磁共振,dsa、ct两台//区人民医院的专家已经全面的入驻,周边的老百姓在身边可以享受到上级医院的服务。 

“硬件”“软件”持续发力的同时,我区的医疗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区第三人民医院还承担着通济街道辖区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万常住人口健康管理工作。今年60岁的杨翠萍是瑞纳鳌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任,从业43年的她经历了“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艰苦年代,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欣喜景象。

 瑞纳鳌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 杨翠萍:以前老百姓在看病的时候,有些小病小灾儿都在家抗抗就过去了,都也不舍得上到医院去,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在最早的时候,也没办法诊断了。现在测血糖就可以直接扎指头,抽血都可以化验卧床的都不用出门,就可以到家去检测,给你进行查体咱都定期的,现在每个季度都安排职工到社区去做随访检测。

 从最初只能开展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在75年的变化中,即墨医疗器械不断精进、医学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惠民措施不断实施,大病不出城、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正逐渐成为现实;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逐步得以解决。随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我区构建起了梯次帮扶工作机制——区级医院选派97名医护人员对卫生院开展驻点对口帮扶,打造6个医疗次中心,带动特色专科发展;卫生院选派57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村卫生室,提升乡医规范诊疗水平;设置2个医疗延伸点、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区卫健局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科负责人 迟贝:现在即墨区共有273个家庭医生团队、1192名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延长处方、中医药等服务,目前全区共有87.15万人与家庭医生达成签约,签约率63.63%//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就医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75年来,我区不断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提升诊疗能力水平,截止2024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76家;与北京天坛医院等10余家医院签署合作协议;相继启动了中医医院北部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27个卫生健康类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推进医疗资源持续扩容提质,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知即墨 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知即墨”APP 了解